當民用VR開始趕上軍用VR,後者會被取代嗎?

雷鋒網 於 10/05/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虛擬現實(VR)技術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了,只是這幾年開始在民用的消費市場興起。以前當VR還不為多數大眾所知時,它的應用主要是在一些B端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的是方向是軍用VR。

隨着民用VR的迅速發展,開始趕上以前只在軍事領域應用的技術,以前的軍用VR技術是否會被取代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來了解一下所謂的軍用VR。

軍事仿真虛擬訓練系統DSTS


RoadToVR

上面這張圖展示的是第7次美軍多國聯合訓練總部的DSTS(Dismounted Soldier Training System)系統,圖中是荷蘭士兵。

DSTS是一個全身式的VR系統,它可以讓士兵在虛擬世界裏訓練戰術和團隊作戰能力。相對於民用VR,這個系統的歷史要長得多,早在2011年就有公開的DEmo展示。

這套系統由Intelligent Decisions公司開發,其圖像開發用的是CryEngine遊戲引擎,處理性能則來自揹包式電腦,而頭顯其實並不是頭顯,而是做在頭盔裏的,耳機也是如此。身體的運動和位置追蹤使用的則是穿戴式的慣性傳感器(IMU)。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熟悉,沒錯,現在的很多商用虛擬現實解決方案和這套DSTS非常像。實際上,隨着民用VR技術的發展,它們已經達到甚至趕超軍用系統的水平。

用民用VR技術做一套DSTS?

如果你想自己建造一套DSTS系統,不僅有可能,而且選擇有很多。慣性動捕可以用YEI的PrioVR追蹤系統,或者是諾亦騰Perception Neuron解決方案。頭顯可以用Oculus Rift、HTC Vive,或者是眾多的國產頭盔。室內定位有Valve開發的Lighthouse,以及很多商用解決方案用的攝像頭光學追蹤。


HapTech的仿真槍 RoadToVR

輸入設備方面,有HapTech的仿真槍控制器,還可以再加上Sixense STEM的位置追蹤。最後再背上一台性能強大的遊戲電腦,一套系統就出來了。它甚至可能會超越軍用的DSTS。

理論上確實是如此,但這是否過於簡化了呢?

民用VR與軍用VR的差距

確實如此,雖然技術上很類似,但要滿足軍用需求顯然不是這麼簡單的。一位承包過美軍DSTS項目的人在Medium上發表的文章中講述了做軍用系統的各種要求。

比如,軍用系統要求能夠在世界各地運行,適應當地的電網和無線網絡;士兵負重不能超過164磅,意味着重量上的控制;所有部件包裝起來不能佔據超過100平方英尺的空間等等,類似的要求有多達1013條。所以如果只是將DSTS當成一個VR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顯然是低估了軍用系統的。


兩個DSTS套裝,都按照軍用標準打包好了 Medium

那麼民用VR到底趕上了軍用VR多少呢?從事軍事仿真技術的華如科技陳敏傑認為,説民用VR趕上了軍事水平是不對的,只能説是低端的趕上了。
“對軍事來説是仿真,對民用來説大家更多接觸的是VR,而VR只是仿真的一小部分,”他説。“兩者相差太大了,比如説導彈的彈道仿真,對藍方的兵力模擬,CGF等就不是VR。”

他還表示,雖然現在的六自由度平台廣泛地被一些遊戲設備所採用,但是軍用的載重可能需要幾噸甚至更高,響應時間要求更短。

(注:物體在空間具有六個自由度,即沿x、y、z三個直角座標軸方向的移動自由度和繞這三個座標軸的轉動自由度 。因此,要完全確定物體的位置,就必須清楚這六個自由度。)

最後,其實很多民用科技公司都想獲得政府合同,卻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刷下來,比如安全、維護或是性能上的問題。這些都説明,民用VR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顯然不是簡單加持就可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劉方平
標籤: V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