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畫一哥 《意馬國際》的隕落(上)

文偽青年 於 21/07/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上次說到香港動畫一哥意馬國際的鴻圖大計,看到《忍者龜》票房大收後,因意馬只負責《忍者龜》的製作,票房一個仙也沒有收到分紅後,希望肥水不流別人田,覺得自己有能力製作另一部同樣賣座的動畫而傾盡全公司資料製作《阿童木》。很可惜《阿童木》沒有完成大家對他的期待,《阿童木》讓意馬蝕了5億港幣,連帶正在製作的《神勇飛鷹俠》也胎死腹中。但意馬的隕落其實是可預計的事:


《忍者龜》的成功
在初期意緊靠製作《忍者龜》動畫獲得3000萬美元,但眼看華納兄弟拿著他們製作的《忍者龜》獲得了9000多萬美元的收入。礙於合約所限,意馬在《忍者龜》中只能獲得固定的3000萬美元接近成本價的製作費,我想意馬的高層也沒想到《忍者龜》能大賣,固只簽定固定收入的合約呢!但就是《忍者龜》的成功令意馬國際的高層產生了意馬很利害的錯覺,令他們沖昏了頭埋下日後燒銀紙的伏線。


《阿童木》的市場定位錯誤
意馬國際的轉捩點一定是《阿童木》,因為是《阿童木》造成意馬的衰落。意馬不得否認他的動畫技術,但《忍者龜》的成功有很大部份是題材的定位正確和市場文化,《忍者龜》80年代在美日國發跡走紅,江湖地位和Marvel差不多(但明顯Marvel經營得更好),在美國有一定知明度,也是美國人的童年回憶,票房有好成績其實不意外。至於《阿童木》上映時是2009年,香港人的日本文化來也快去也快,《阿童木》在香港人眼中已過時,如果上映地是日本會更好,但更殘酷的是日本人壓根兒不接受3D動畫,已有為數不少的上億元電腦動畫在日本陣亡(迪士尼除外)。而且香港市場太小,根本不能帶來可觀收入,只有賣埠一途,但以在香港的爆死票房,誰會高價買入呢?


意馬國際在動畫界未有足夠經驗
意馬主席高偉豪豪言要跟美國的Pixar和夢工場看齊,但他好像太沒了解對手的背景:PIXAR成立前已有大量為電影提供特效的技術和基礎,更自行開發及掌握CG特效和各種動畫關鍵技術,然後1986成立PIXAR,做過圖形設計電腦和各種電腦動畫廣告,用了9年才走到《反斗奇兵》;而夢工場動畫本身是夢工場的動畫部門,用了4年時間製作了自家的動畫電影。就PIXAR和夢工場動畫跟意馬不同的是,兩間公司在成立初或成立前已經浸在動畫界參與各種動畫和特效的製作,意馬國際由成立動畫到《忍者龜》只有7年,更甚的是意馬在動畫界無任何基礎,他只是間造聖誕樹而半途出家的新晉動畫公司。

最初是要跟美國的Pixar和夢工場拼一長短

除了以上三點,意馬沒落的其他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下回再繼續吧~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