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STEM教育如何啟發學生?在人工智慧樂趣中學習!

DIY MAKER 於 06/11/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早前讀到一篇外國雜誌的文章,當學生學習了一些經濟理論,他們會懂得解釋市場現象;或者當學生學懂某種語言後,不只懂得拼寫艱深的詞彙,更懂得欣賞精彩文章,除了傳意,也能傳情。只懂搬字過紙並不足夠,要學習,就要學習知識背後的系統及理解事物的方法,並學會在不同場合轉換成適用思考模式,解決不同的難題。


香港的教育制度卻著重死記硬背,不單學生上到高中仍不時要默書,考公開考試的時候亦要多多少少記下一點舊試題的標準答案。知識量豐富的學生在過去是受歡迎的,但今時今日大部分城市人也擁有智能手機,Google猶如隨身百科全書,「量」已經不重要——何況記下了的知識如果不能應用出來,又有何用?


在香港現行課程中,STEM教育是透過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推動。常識科的學習內容,包含了科學與科技教育的基礎知識。學校可在課程設計上,有計劃地連系相關的學習元素,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就著日常生活問題,設計和擬定具體及有創意的解決方案,從而增強他們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在規劃和統籌與STEM相關的學習活動方面,課程統籌主任、常識科與計算機課的教師仍須加強協作,以進一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三歲小孩如今也開始趕搭這趟列車,接觸AI。這一代的孩子生于數碼年代,自小接觸不同的信息科技產品和互聯網,是「數碼原生代」。他們與新科技「互動」之余,亦需培養「創造」新科技的能力。


七歲以下的兒童理解能力和專注力不足,不鼓勵家長送他們上編程課。但是更大的孩子應該接觸編程,畢竟編程在日常生活無所不在,并非特定人群才需要認識。“就像這幾年大家出門不用帶錢包,背后需要計算機算法和程序設計,這些基本知識是孩子應該掌握的。”

可推廣的活動方式

1.在課外活動中增加STEM活動,讓有潛質的學生參與設計與成品制作。

2.善用整體課時中的彈性課時,以活動日的方式讓全校學生參與STEM教育活動,既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也能擴闊他們的學習空間。

3.在課程中策劃具整合作用,且跨學科的真實事例,讓學生進行專題研習。學生既在合作學習中共同解決問題,教師也會從中驅動學生面對挑戰的決心,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

此外,常識科也會鼓勵教師與學生善用編程,以豐富常識科的學習活動,例如:


喜歡玩人工智能的話應該會知道Google AIY Project的Vision Kit,這是讓初學者接觸人工智能圖像辨識技術的產品。Google為這個產品準備不少試用教學及人臉辨識的學習模型,讓大家可以學習創造及運用人工智能。

1.谷歌AIY Vision Kit(視覺套件)可以處理圖像識別和計算機視覺, 支持離線識別上千種常見物體(動物、植物)以及人臉、面部表情等。比如自帶的Joy Detector,就能使用機器學習來檢測人臉表情,比如微笑、皺眉等等。皺眉時按鈕會變藍色,微笑則變黃色。

若人臉的表情很夸張,設備會發出聲音。假如相機看到多張人臉,它將評估每張人臉并計算每張人臉的喜悅分值。Vision Kit內裡有Raspberry Pi Zero W、鏡頭、圖像辨識板及接線,組裝即玩。


2.Google AIY Voice Kit可以使你的 Raspberry Pi 化身成 Google Assistant ,簡單一句 Ok Google 就能啟動對答模式,幫你搜尋天氣、地點、甚至貨幣匯率等等的即時資訊,同時同家可以自己編寫出不同的程式,令它變成家居 IoT 終端,玩法千變萬化。


3.為了更加方便用戶使用, 還有幫助配套使用的 Android 版本 APP,能引導學生按照指導流程更便利的組裝這些小工具。Google 官方表示,iOS 和 Chrome 版本的應用程序也將很快到來。另外,學生也可以去 Google AIY 網站上了解相關安裝流程。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