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Vine 到 Byte,反極簡主義的自由

36氪 於 30/06/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2012 年,作為一名“視頻控”,Dom Hofmann 聯合創始了 Vine,並在產品還沒正式上線、沒經過市場驗證前就賣給了 Twitter。短時頻這件事情,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半年後 Vine 登頂美區 App Store 免費榜。

2013 年下半年 Hofmann 離開已被收購的 Vine,但他沒有放下對創造的着迷。於是有了今天這款 Byte,一款想讓你突破媒介限制的多媒體圖片製作工具。

Byte 的基本框架和大多數圖片社區產品差不太多,工具為核心,附帶有一個圖片流讓用户可以分享和發現照片。但是在工具上,Byte 和市面已有的圖片產品都大不相同。

在 Byte 上創作時,你需要先選擇一個“畫布”。這塊畫布是你之後往上面添加內容的地方,相當於背景板。產品裏提供了多種不同顏色隨機組合而成的彩色畫布,選擇一種後,你就可以開始往畫布上丟東西了:圖片、GIF 動態圖、文字或者是你自己動手塗鴉。這些東西都可以在畫布上放大縮小,讓你調整到自己最想要的效果。

更有趣的是“音軌”功能。按下音軌 (soundtrack) 功能,你就可以通過它提供的工具簡易地創造一段旋律,並讓它重複地在你的作品中播放。具體的創作方式也很有趣,在一個密密麻麻的網格內,用户在每個小格子裏放置一個 emoji 表情,就能得到一個聲音。即便完全不懂得音樂製作的人,多嘗試幾次,也總能做出點能聽的旋律。Hofmann 對這個音頻功能的易用性也很自信:“(在 Byte 裏)你很難做不出點好聽的聲音來,除非你是故意去弄得很難聽。”


Byte 產品裏還有一個應用平台,名為計算機 (computer) 。這個平台提供了一些應用內工具,為 Byte 用户提供各式各樣的內容供創作使用。據 TheVerge 的作者體驗後所説的,目前平台上有一些有意思的第三方工具了,比如 Trendy,能幫用户蒐集新聞頭條;Drizzy 則會為用户提供所有有關饒舌歌手 Drake 的相關照片、引文等等。用户可以通過這些工具獲取某一方面的隨機內容,然後再自行調整內容,創作自己的 Byte。Hofmann 還計劃提供 API 給第三方開發者,讓他們為 Byte 開發工具。

Byte 還有一些功能,比如 remix,讓用户可以改編別人的作品。你可以用 Byte 製作內容然後分享到 Vine、Instagram 等等。Hofmann 向 TheVerge 提到,接下來還會陸續有更多的功能開放出來,包括一個叫 blocks 的功能,會為 Byte 帶來一些編程上的功能,通過和它的音樂功能類似的網格狀的界面。具體功能我們還得等到正式發佈。

Byte 的 UI 本身也很有特點。它使用了大量斜坡、斜體元素,色彩繽紛,讓產品開起來就頗具創造性。Hofmann 認為“UI 本身也能成為媒介內容的一部分。”


目前我還沒能用上 Byte,因為它今天才開啟內測。公開上線大約會在七月份。iOS 版本會先上,Android 可能要等到年底。

但是就目前的資料來看,Byte 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和 Vine 截然相反的引導方向。Vine 只允許製作視頻,並且限制在 6 秒左右,它通過這樣嚴格的控制來保證內容質量,保持內容統一的可消費性。而 Byte 則是希望打破所有限制,讓用户在自由發散地創作。Byte 希望打破所有條框,期待用户在“無序”的情況下產生些什麼。

然而對一個創作工具來説,沒有框架意味着沒有引導,內容的生產成本會變得很高,尤其當 Byte 支持這麼多種不同的媒體內容互相混合着來創作。並且,在沒有框架做引導的情況下,用户生成的內容質量會更參差不齊,總體質量未必高。

Hofmann 自己對 Byte 的期望是:“我們並不是一定要把它一下子做得多大。我們覺得它可能會慢慢火起來。”他做這款產品的 idea 其實來源於馬里奧系列的一個衍生遊戲 Mario Paint,這是一個能夠為馬里奧上色以及製作音樂的小遊戲。Hofmann 希望做出一款基於移動端的足夠好的創作工具。目前 Hofmann 希望 Byte 能激發人們對“空間”的創作和排列的創造性。未來他們還希望向 3D、虛擬現實等方向邁進。

[參考來源:TheVerge ; BI ]

原創文章,作者:thethief


資料來源:36Kr
標籤: Vine  Byt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