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 的崛起之路——不只是勵志劇,還是宮鬥劇

雷鋒網 於 20/07/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編者按】在Flash被疑即將淡出歷史舞台的同時,HTML5最近卻在業內火得一塌糊塗。雷鋒網作者鍾鑠是起源天澤的遊戲製作人,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從歷史的角度來鋪展HTML5的崛起之路——不只是勵志劇,還是宮鬥劇。


HTML5火了。近兩年,瀏覽器廠商們紛紛宣佈支持HTML5,開發商們紛紛宣佈轉用HTML5開發產品,HTML5遊戲廠商、HTML5遊戲引擎提供商們也紛紛獲得了至少千萬級別的融資。

HTML5真的火了。那麼HTML5究竟是什麼呢?



引用眾所周知,我們的整個互聯網是由無數網頁組合而成的,而網頁的本質就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可以説,HTML正是互聯網的基石。
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對互聯網的需求越來越多,可作為基石的HTML標準卻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HTML4上。

落後的技術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於是我們轉而藉助第三方多媒體框架例如Flash,來讓我們的網站更加炫酷;我們又開發了各種APP,來讓我們可以在移動終端上享受互聯網服務。這時候,就像電影《大聖歸來》中的孫悟空一樣,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

HTML5,帶着眾多的優點歸來了:

引用1、 它使頁面可直接播放多媒體元素,你可以忘掉第三方插件了;

2、 它的Web屬性帶來跨平台能力,一次開發,各系統各終端普遍適用;

3、 它更加語義化、標準化,更加易用;

4、 本地存儲;

5、 它還具備實時更新能力,用户只需刷新便可獲得最新內容;

6、 它使內容可被搜索引擎檢索,利於SEO;

7、 相對原生APP而言,它使你的產品無需安裝,易於分發;

……

擁有這麼多令人垂涎的優勢,HTML5自然會火。那麼是誰造就了HTML5?它又是怎麼崛起的呢?

故事的開始是個悲劇。1997年,W3C(萬維網聯盟)發佈HTML4後,宣佈停止HTML的版本迭代演進並解散了HTML工作組,轉向開發更為嚴謹的XHTML標準。原因是HTML標準太過“寬容”,即使你的HTML網頁裏有幾處錯誤,瀏覽器依然會通過自動糾錯的方式保證頁面可以正確顯示。

因此,錯誤也就永遠無人改正。而XHTML是嚴格的,不容許頁面存在錯誤。W3C試圖用嚴格的標準來使互聯網發展更加規範。出發點雖好,但效果不佳,因為改用XHTML標準將導致互聯網99%的HTML網頁需要重寫。而Opera、Mozilla基金會、蘋果這些瀏覽器廠商則在2004年組建了民間組織WHATWG,開始嘗試在更加“寬容”的傳統HTML框架下,開發具備向後兼容性的下一代HTML。

就在W3C還在爭論是XHTML2還是HTML5的時候,互聯網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

2005年前後,隨着寬帶的普及和電腦性能的提升,人們不再滿足於僅用互聯網來看新聞和發郵件。

引用於是,消耗更高帶寬的娛樂形式,流視頻和網頁遊戲誕生了。此時的HTML錯過了這次機會,這塊新需求被瀏覽器插件滿足了,那就是Flash。

Adobe收購Macromedia後通過Flash攫取了大量的財富,這讓Google、蘋果等作為W3C主席單位的各瀏覽器廠商很是不甘。

2006年10月,WHATWG在HTML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於是為了儘快奪回Adobe搶佔的市場,W3C決定停止XHTML的工作,轉而與WHATWG合作,共同推進開發不需插件就能在移動端播放多媒體的下一代HTML。

2008年,第一個HTML5草案誕生。同年,IE、Chrome、FireFox、Safari幾大瀏覽器巨頭開始相繼支持HTML5。

引用到了2010年,喬布斯喬幫主公開封殺Flash,力挺HTML5,徹底遏制了Flash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HTML5的優勢更加凸顯。

2011年,由於移動瀏覽器對HTML5的普遍支持,和iOS對Flash的強勢拒絕,使得Adobe不得不宣佈停止為移動設備開發Flash播放器。這一年的HTML5風頭正勁,據統計全球前100的網站已有34%在使用HTML5。迪士尼也在這一年斥巨資收購了一家HTML5遊戲引擎開發商,意圖打造HTML5遊戲來避開蘋果App Store的控制和30%的分成。前途已經一片光明HTML5,沒想到竟要經歷一場巨大的風暴。

很多大公司都在推動着HTML5的發展,其中以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最為瘋狂。作為技術極客的他誓要利用HTML5的Web APP來打破iOS和Android的壟斷。

引用Facebook加入W3C後,牽頭成立了MobileWeb工作組。這個小組的目標是讓由HTML5開發的Web APP能夠達到原生APP的體驗。

與此同時Facebook用HTML5開發了自己的Web APP,希望這樣可以讓自己不會受到蘋果和Android的控制。但其結果卻是該Web APP的用户體驗極差,與Twitter等競爭對手的原生APP相比差距巨大。

2012年,Mark Zuckerberg宣佈Facebook應用放棄HTML5部分,改為純原生方式開發。一句“押注HTML5是Facebook最大失誤”徹底將HTML5打入了冷宮。

筆者認為,在2012年HTML5確實還不具備開發優秀移動APP的能力。

引用一方面是外部條件不具備,比如硬件性能以及瀏覽器內核對HTML5的支持程度不足;

一方面是HTML5技術本身還有不完善之處;

還有一方面是工程師的能力不足。

同年,HTML5的標準制定者W3C和WHATWG也表示無法繼續合作了。前者希望制定一個死的標準,頒佈之後再不修改;後者希望標準能夠跟隨市場及技術的發展而動態調整。前者拉到了微軟撐腰,後者則有蘋果和Google支持。另外,原本一直是HTML5堅定後盾的蘋果也不再允許純Web APP套殼登錄App Store。

引用在滅掉Flash時HTML5為衝鋒槍,但移動端幹掉Flash後,蘋果卻是要維護自身封閉生態系統的巨大利益的。因此細看之下HTML5的崛起之路其實不只是勵志劇,還是宮鬥劇。

在經歷了上述兩次巨震之後,HTML5着實沉默了一段時間。奚落者有之,嘲笑者有之,彷彿HTML5已死。但在此期間,HTML5依然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它所帶來的諸多優勢始終吸引着開發者們繼續探索。

終於,在2014年10月底,W3C宣佈HTML5歷時8年終於定稿。



這個時機,筆者認為不早不晚,剛剛好:

引用首先,從2011年iPhone4S的A5處理器,到現在iPhone6的A8處理器,按蘋果官方的説法,速度提升了約7.5倍。這7.5倍的速度提升,抹平了太多了性能問題;

其次,蘋果、Android兩大系統及各個瀏覽器經過時間的沉澱對HTML5的支持也越來越好;

最後,經過時間的積累,有大量的HTML5開發引擎和工具在2014年湧現出來,為HTML5的爆發鋪平了道路。

如今,隨着《圍住神經貓》刷爆朋友圈,人們又開始了對HTML5的關注。而且隨着各方條件的相繼備齊,HTML5顯露出了燎原之勢,徹底火了。

縱觀目前為止HTML5標準的發展歷程,可以説就是商業利益不斷博弈的過程。它的誕生,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也是為了達到洗牌利益重新分配的目的。它的強大,既是為了造福全球,也是為了擊敗競爭對手。就結果而言,巨頭們出於各自的目的造出了強大的HTML5。它的崛起,意味着變革將至。誰能在這場變革中更好的利用它,誰便可以佔得先機。

那麼在這場變革中,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HTML5作為一套新的標準,代表着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和未來。幾乎所有人都能預見到它巨大的潛力。但它在各個領域具體是以怎樣的形態落地,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或是改變行業的業態,人們很難預測。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思考。

HTML5的天花板有多高,正是由我們每一個從業者決定的。

HTML5崛起之路的後半程,就靠我們來完成了。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鍾鑠
標籤: HTML5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