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宅用 3D 打印幫助妻子治療腦瘤

雷鋒網 於 16/0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2013年的夏天,Pamela Shavaun Scott每天的無時無刻不都在經歷着難以忍受的頭痛,已經到了整夜無法安然入睡的地步。

於是Scott進行了首次磁核共振成像檢查(MRI),放射科醫師們發現她的腦內存在一個直徑約為1英寸的腫塊,但專家們表示這並不是致命的腫瘤,也沒有采取過多的干預治療。

而就在三個月後,Scott又去做了第二次磁核共振檢查,不過這次專家們説出了一個不幸的消息:Scott的腦內腫塊已經增長到直徑1釐米大小,並且很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

在這次檢查之前,Scott在當年已經經歷了數個大型手術,其中就有甲狀腺摘除手術。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醫生們告訴Scott,這次為了治療惡性腫瘤,她還需要接受更加痛苦的顱內手術。

Scott本人是一名精神治療醫師,工作便是通過電視遊戲來排解病人的心理問題。專家的診斷結果讓本身就是醫生的Scott驚出了一身冷汗。身邊的神經外科同事們告訴她,她的“惡性腫瘤”出現在非常危險的位置(左眼後側),唯一的治療辦法只能是冒着極大的生命風險,通過開顱手術摘除腫塊,而且有極高的概率造成大腦認知損害或者失明等後遺症高。Scott擔心,自己可能永遠不能恢復到之前健康的狀態了。

感受到了事情的急迫性,於是Scott的丈夫——供職於AllThings3D網站的3D圖像專家Michael Balzer,向醫生索要了妻子相關的醫學成像文件(DICOM)。


他先使用用PhotoShop軟件,把DICOM的醫學成像結果,也就是妻子的兩次檢查的圖像疊層在一起對比,發現所謂的“惡性腦腫瘤”在三個月內壓根就沒有變大,醫生説的話並不完全可信。自己的研究結果表明,同一家醫院的兩名不同的放射科醫師針對同一個病例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果,而且很有可能對病人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接下來為了找到摘除腫瘤的最佳方法,Balzer使用了一系列其他國家的3D成像技術工具,例如巴西科學技術與創新部開發的InVesalius,可將CT及核磁共振設備獲取的高清二維圖像掃描製作成剖面結構的3D模型。另外還有3D Slicer,通過他可以重建可視化的虛擬人體模型。Balzer利用這些工具,完整重構了妻子的3D腦部模型。


到了14年2月份,夫妻倆將自己研究的成果送到了全國各地的醫院,希望能夠獲得合理的治療方法。就在3周後,他們收到了著名的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也就是Scott接受甲狀腺摘除手術的醫院的回覆。UPMC同意為Scott進行這次腫瘤摘除手術。

醫生們仔細研究了Balzer製作的Scott的3D腦部模型,和病人相關的DICOM醫學影像資料,先在模型上模擬進行多次模擬手術嘗試,來尋找到最佳的開刀位置。最終決定用一種幾乎不會造成後遺症的方法,從眼瞼部位切入取代了高風險的開顱手術。

由於多方的通力合作以及患者的高度配合,手術大獲成功。主刀醫生切除掉了95%部分的腦內腫瘤(剩下的5%是因為腫瘤細胞纏繞在病人的視神經周圍,切除會冒着極大的風險)。這已經是當下最好的結果,因為這次的摘除手術將腫瘤復發生長的概率基本降低到0。而且值得慶賀的是,Scott表示,手術結束後,僅用了不到三週的時間,她就恢復到可以正常去上班生活了。

雖然説不能把這次“從誤診到醫學小奇蹟”的全部功勞歸功於Balzer的研究,不過的確可以看出,技術宅的能量當真是無比巨大。這次外科手術的醫生甚至都對Balzer做出的模型感到震驚,讚不絕口。

Balzer本人也説,“互聯網雲端有太多豐富的醫學資料,結合各種醫學成像工具會產生強大的能力。傳統的醫生診療有時候也並不能保證百分百準確。”他覺得不能夠只單純依賴醫生單方面的診療結果,患者和家屬甚至可以自己研究掌握對抗腫瘤的方法,最大可能的保全健康。

看完了這件感動的夫妻共同對抗病魔的事件,相信你一定不再只覺得技術宅們還是一羣幫助他人搬電腦、修手機、做系統的宅客們。如果擁有一個會做3D模型的老公,在關鍵時刻甚至能夠拯救寶貴的生命。

via mashable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井三胖
標籤: 3D 打印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