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蘋果聯合創始人,但他從來沒用過蘋果產品

愛範兒 於 14/07/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説起蘋果的創始人,除了家喻户曉的喬布斯,你可能還知道沃茲·尼亞克,但除了這兩位史蒂夫,還有另一個人的作用也功不可沒。可以説沒有他,蘋果公司也不會成立。

他就是羅恩·韋恩。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圖片來自:Cult of Mac
他設計了蘋果最初的 logo、撰寫了公司的合夥協議,但在公司成立短短 11 天就決定退出蘋果,並以 1700 美元的價格賣掉了他手上 10% 的股份。現在,如果這些原始股沒有被稀釋的話,那麼它的總價值就會達到 670 億美元。這足以讓他超過馬克·Mark Zuckerberg,在全球富豪榜上位列第七,略遜於普京。

現在,已經 83 歲的他坐在內華達州的小屋裏,回顧他的一生,卻淡定地告訴採訪他的記者們,如果一切重新來過,他可能依舊會選擇這麼做。

羅恩讓喬布斯和沃茲走在了一起

羅恩第一次見到喬布斯和沃茲,是在當時被稱為“遊戲界的黃埔軍校”的雅達利。沃茲是這樣回憶他印象中的羅恩的:

引用我很敬重羅恩的經驗以及他在創業公司的經歷。而我更為敬佩的是他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創造力。

當時,已經42歲的羅恩與年僅 20 歲出頭的他們一見如故,成為了忘年之交。當喬布斯決心要創立蘋果公司的時候,沃茲尚未決定要全身心投入蘋果。於是,喬布斯便想起讓他們共同的老大哥,羅恩。羅恩成功説服了沃茲,告訴他:

引用一個偉大的工程師只有和一個偉大的營銷人合作,才有可能被世人所銘記。

當確定沃茲能夠加入以後,羅恩幫助起草了蘋果公司成立所必要的合夥協議。

(蘋果成立時的合夥協議,圖片來自:Sothebys

根據合夥協議,他“主要負責機械工程和撰寫文書”。

但實際上,羅恩並沒有把他在硬件製造領域的才華用在蘋果上。相反,他加入後的主要工作是撰寫文書以及調停喬布斯和沃茲之間的矛盾。當被問及喬布斯和沃茲之間的矛盾時,他笑着説:

引用喬布斯和沃茲在工作上是很好的互補關係,但他們擁有着截然不同的人格。如果你必須要在擁抱喬布斯和擁抱冰塊當中選一個取暖的話,你可能會果斷選擇冰塊。

蘋果 Logo 設計的初衷,只是為了好玩


當羅恩開始為蘋果設計那個著名的 Logo 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帶着一幫孩子站在了巨人的陰影之下。當沃茲執着於製造一個超級簡潔的電路板、而喬布斯一直堅持使用“蘋果”作為品牌名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他們對自我的執着,就和牛頓對自然科學的狂熱有着相似的聯繫。所以,是他自己的自作主張,將蘋果與牛頓扯上了關係。


(就算現在來看依舊驚為天人的 Apple I 電路板,圖源:WikiMedia

當商標完工的時候,他覺得這在當時根本算不上是一個成熟的 logo。他是這樣解釋他們為何還是採用了這一設計:

引用我知道這個 logo 看起來就像是 19 世紀的作品,但這個看起來很好玩。我們一開始創建蘋果的目的就單純是為了好玩……我本來應該是這個公司中的成年人,負責看着(喬布斯和沃茲這)兩孩子玩耍。但這個一點都不現代的 logo ,及其符合當時我們的心境。

當在蘋果工作 11 天后,他決定放棄一切。
當被問及他放棄蘋果股份的原因時,他解釋道,他對個人電腦沒什麼興趣,他加入雅達利的原因是為了能夠設計賭博機。在當時,他已經 40 多歲了,但喬布斯和沃茲則要比他整整年輕 20 歲。因此,在他看來,和年輕人站在陰影裏和當時的計算機巨頭搏鬥,是一件及其冒險而又毫無勝算的事情。

(在成立 8 年後,蘋果憑藉廣告《1984》正式向巨頭髮起挑戰,圖源:YouTube

所以,在成立蘋果僅僅11天之後,他就決定離開蘋果,投奔一些小公司。因為他希望能夠從頭到尾設計、生產一些他感興趣的硬件產品(這是喬布斯永遠不可能允許的行為)。

儘管喬布斯和沃茲再三挽留,但依舊阻止不了羅恩的離開。而他最終也被給予了 800 美元的補償。在 1977 年,隨後加入的馬庫拉以 1700 美元的價格回收了羅恩在公司的全部股份。

至此,羅恩與蘋果再無瓜葛。

……那蘋果產品呢?

之後,他以工程師的身份加入了很多公司。但羅恩從來就沒有擁有過任何蘋果產品。

他離擁有蘋果產品最近的一次是他在英國布萊頓接受採訪的時候。當時,有個記者告訴他,“我知道你從來沒有一台蘋果產品。但現在,你有了。” 隨後,送給了羅恩一台 iPad。他帶着 iPad 回了國,但他不知道該怎麼使用。

當然,就和我們的父母一樣,他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他的養子。但是,養子一拿到 iPad,羅恩就知道,想要把它再給要回來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


(有時候,借出去的設備就像潑出去的水,圖片來自:WikiHow

儘管在現在看來,每個人都會嘲笑羅恩的短視。也有人嘲笑他,他的行為就和中了樂透頭獎卻丟了彩票一樣愚蠢。但正如羅恩在接受 CNN 採訪時所説的那樣,

引用當你所處在歷史的轉折點上的時候,你自己並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而這,恐怕就是所謂的命運吧。

題圖來自:Mercury News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