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最痛恨的手寫筆,卻陪蘋果度過漫長歲月

愛範兒 於 08/07/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誰想要手寫筆 (Stylus)?用的時候要拿起來,不用的時候放起來,一不小心還會弄丟。太麻煩了。沒人想用手寫筆。

喬布斯對手寫筆的厭惡人盡皆知,以至於當蒂姆·庫克在 2015 年推出為 iPad Pro 量身定製的 Apple Pencil 時,立即陷於巨大的爭議中,不少人認為這是對喬布斯的「背叛」。

實際上,不論喬布斯説得對不對,也不管 Apple Pencil 是否真的好用,Apple Pencil 其實並不是蘋果第一次在產品中使用手寫筆,在第一代 iPad 推出近 20 年前,蘋果在一系列平板電腦的原型機上,就已經用上了手寫筆,但這一切確實和喬布斯關係不大。

起源

儘管喬布斯對手寫筆嗤之以鼻,也正因為當年對微軟帶筆平板電腦的不滿,間接促進了 iPhone 的誕生。實際上蘋果涉足平板電腦的歷史卻要早很多,伴隨而來的,還有那根手寫筆。

早在 1979 年,蘋果就發佈了一款蘋果繪圖板( Apple Graphics Tablet),蘋果在 1981年春季的蘋果產品目錄中稱之為「可以把 Apple II 電腦變成藝術家的畫布」,而手寫筆自然成了這款蘋果繪圖板的「畫筆」。


(圖自:APPLE2.ORG.ZA

如果説這個繪畫板是蘋果平板電腦的雛形。那麼在繪畫功能強大的 Apple Pencil 身上,是不是也有些蘋果繪圖板手寫筆的血統呢?

可蘋果繪圖板始終距離真正的平板電腦相去甚遠,之後幾年蘋果也沒有停下研究平板電腦的腳步。蘋果在 1983 年引入 frog design 公司參與蘋果電腦的設計,以白色或淺灰位主色調的「白雪公主」設計風格成為了蘋果在 80 年代的主流風格。


(bashful,圖自:wired 

就在這一年,第一款接近平板電腦的可觸控產品原型 bashful 也誕生了,並配備一根手寫筆和一個外接鍵盤。但這僅僅是一個概念,並未實際生產。不過喬布斯在當年的一次演講中就預言了 iPad 這種類型的產品:

引用我們要將一台非常棒的電腦放到一本書裏,以便你能隨時帶着它,而且 20 分鐘就能學會如何使用。用「無線鏈路」(radio link),人們無需通過任何設備來連接到「龐大的數據庫」和其他電腦。


(喬布斯 1983 年在國際設計研討會上演講,圖自:9to5mac

不過喬布斯並沒透露這種「可隨身攜帶的電腦」是否需要一根手寫筆,但他參與了「平板電腦」的研究,還為蘋果引入了一種具有便攜性和低功耗的平板顯示技術,並制定了一個平板設計方案,在 1985 年喬布斯就向董事會展示了一款 4�4 英寸的平板顯示器,並稱要在 1986 年下半年達到 2 萬台的的月產量。

但一切未能如願,喬布斯就在這一年被趕出了蘋果。此時喬布斯還不知道,在若干年後,他會重回蘋果帝國的寶座,高調發表他對平板電腦手寫筆的憎恨。

把蘋果手寫筆黑得最恨的,不是喬布斯

「謝天謝地,喬布斯終於走了。」這應該是時任蘋果 CEO John Sculley 的心裏話。John Sculley 顯然對於手寫筆一點也不排斥,並組織了一個研發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的競賽。


( 喬布斯與 John Sculley,圖自:Macerkopf

按照 John Sculley 的要求, 工程師們需要設計一款支持手寫筆輸入的手持式平板電腦。在這個過程中,蘋果設計了一系列平板電腦的原型設備,有的只存在與圖紙上,有的在研發過程中被腰斬,有的成為了蘋果最失敗的產品之一。

儘管如此,這些原型機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科技網站 Motherboard 這樣評價它們:

引用蘋果在推出平板前近 20 年研發了一系列原型設備,在某種程度上比 2010 年發佈的 iPad 更接近我們現在看到的 iPad Pro。

而在這批原型設備當中,有兩款值得注意,一個是 PenLite,另一個就是 Newton,這兩款產品都配備了手寫筆,具備筆式觸摸屏,一度在蘋果內部爭得你死我活,最後都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


( Pen Mac ,圖自:fireballed )

PenLite 來源於蘋果的 Pen Mac 項目,開始於 90 年代初,該項目由後來為三星開發了 MP3 的 Paul Mercer 負責,顧名思義,這是一台可以用光筆或數字筆在觸摸屏上進行手寫存儲的無線個人電腦。


PenLite 搭載的是經典的 Mac OS 操作系統,儘管 PenLite 支持手寫筆輸入,但實際上當時的手寫識別技術並不成熟,在 2012 年曝光的一段視頻中,可以看到當年蘋果工程師 Thomas Gilley 在 PenLite 上對手寫筆進行的測試。


(圖自:Youtube

Thomas Gilley 使用手寫筆在 PenLite 上輸入文本信息「this is a test」,但屏幕上顯示的卻是「* hisis_test」,同時在視頻中也能看到用手寫筆拖動菜單也不是那麼靈活。


Paul Merce 在 90 年代初曾向蘋果高管們演示過在 PenLite 上運行 Mac OS 系統的情況,這比 Newton、Palm Pilot 或 General Magic 等產品誕生還要早很多,但顯然當時的黑白屏幕上無法充分發揮 Mac OS 系統的潛力,前任 Mac OS 用户界面首席工程師 Arno Gourdol 在 2010 年的一篇博客文章説道:

引用在黑白屏幕的平板電腦上運行一個為桌面電腦設計的 UI 就像用叉子喝湯。

最終蘋果還是決定放棄這款產品。時任 CEO John Sculley 在電話中告訴 Paul Mercer

引用我們剛剛跟夏普蘋夏普電子簽訂了協議,準備合作開發 Newton 技術,所以現在沒有空間來開發手持計算機項目。

蘋果歷史最接近生產上市的一個平板電腦概念產品就此夭折。取而代之的則是另一款應用手寫識別技術的  Newton PDA ,據時任 CEO John Sculley 透露,蘋果投入了約 1 億美元來開發 Newton 項目,並預計掌上電腦的產業會在 10 年內達到 30 億美元的規模。


(Newton MessagePad 100,圖自:Wikipedia

蘋果從 1987 年開始開發 Newton ,在 1993 年發佈了掌上電腦 Newton MessagePad 100,這也是蘋果第一款正式上市的 PDA 產品。Newton MessagePad 100 搭載的是 Newton OS ,其外殼和配備的書寫筆也比此前的概念產品的更為扁平,這是為了達到 Sculley 「可以放入口袋」的要求。

也正是由於這個要求,Newton 的開發團隊在產品正式上市前 5 個月還在不斷地調整包括手寫筆在內的多個細節,在《AppleDesign, The Work of the Apple Industrial Design Group》一書中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引用由於大小的限制,一些小細節仍然需要整改,例如使用一隻扁筆的觸感。另外還有些人體工程學的問題也需要解決。設計師們只能揮汗如雨地為了零點幾個毫米將設計改來改去。


儘管開發團隊殫精竭慮,但 Newton MessagePad 的手寫功能卻成為了不少美國人的笑柄,當時的美國政治漫畫《杜恩斯比利》(Doonesbury )和動畫《辛普森一家》都在作品中採用了 Newton 產品手寫識別失誤鬧笑話的梗,在《辛普森一家》中 Newton 手寫識別將 「Beat up Martin」讀成「Eat up Martha」的橋段還出現在了 2015 年上映的電影《史蒂夫·喬布斯》中。


(MessagePad 2100)

此後,蘋果還推出了5個版本的 Newton MessagePad ,最後一款機型名為 MessagePad 2100,售價為 999  美元。但過高的價格以及糟糕的手寫識別體驗都讓 Newton 的銷量一直低迷,而在 1997 年上市的另一款掌上電腦 Palm Pilot 更讓 Newton 的市場份額一降再降。

在喬布斯 1997 年重返蘋果後,他第一時間砍掉了 Newton 項目,在當年的 WWDC 蘋果開發者大會上,喬布斯直言 Newton 是「垃圾」 ,尤其鄙視 Newton 上的手寫筆,甚至在第一代 iPhone 發佈時也不忘再補一次刀,於是就有了那句被無數人引用的「名言」

引用上帝給了我們最好的十根手寫筆,我們為什麼還要再加一根呢?

當時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喬布斯對把自己趕出公司的前任 CEO John Sculley 的報復, 因為 Newton 項目一直 John Sculley 的寵兒,在蘋果內部的地位一度相當於喬布斯領導下的 Macintosh 項目。但無論真相如何,作為一款無法為蘋果帶來盈利的產品,被砍掉也是無可厚非。


(圖自:wikipedia

John Sculley 此後也多次為 Newton 項目辯解,但他可能也後悔為 Newton 配備手寫識別功能了,把 Newton 失敗的鍋甩向了手寫功能:

引用Newton 本應被視為一個基於無線通訊平台的終端,手寫識別只是其中很小的功能,但它的缺陷卻被媒體過度放大。Newton 原有機會創造一個全新的產業,但遺憾的是什麼都沒發生。

Newton 在前段時間還被收錄進入瑞典的一家失敗博物館,與諾基亞 N-Gage 和 Google Glass 等一系列失敗產品一同陳列。

隨着 Newton 的隕落,手寫筆也暫時消失在了蘋果的產品列表中,喬布斯在有生之年也沒有讓它再出現在蘋果的產品中。

Apple Pencil 不是「手寫筆(Stylus)」


在喬布斯離世後 4 年,一根名為 Apple Pencil 的手寫筆與 iPad Pro 一同出現在蘋果發佈會上,或許是喬幫主的那句名言的威力, Apple Pencil 的命名避開了喬布斯曾極力嘲諷的 Stylus。但 Apple Pencil 的出現也宣告着:

引用我蘋果手寫筆又回來啦!

儘管至今仍有不少人會搬出喬布斯當年的名言來指責這是「背叛」,不過喬布斯也曾説過「3.5 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極。」,至今也沒什麼人再奉為圭臬了。

而恰恰在喬布斯去世後,三星和微軟都在手寫筆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一開始就配備了手寫筆 S Pen, S Pen 可以在熄屏狀態下直接手寫輸入,也可以進行 PDF 文件編寫。得益於此,Note 系列也成功打入商務大屏市場。


(Galaxy Note 5上的 S Pen 圖自:Business Insider

而在平板電腦領域,微軟的 Surface Pro 儘管在前兩代都反響平平,但其配備的和冠(Wacom)手寫筆幾乎在各種測評中得到一致好評,而三星手寫筆採用的也是和冠的觸控技術。

( Surface Pro 3 的手寫筆,圖自:Microsoft Insider

也許有微軟和三星的手寫筆珠玉在前,加之 iPad 和 iPhone 推出後不少也出現了不少銷量不錯的第三方手寫筆,這讓庫克看到了手寫筆存在的巨大價值和市場需求,蘋果對手寫筆再次動起了心思。

Apple Pencil 由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帶領的團隊一手設計,採取了於傳統手寫筆不一樣的電容觸控技術。Apple Pencil 擁有非常高的靈敏度,響應速度能達到僅延遲 20 毫秒,這甚至比號稱「地球上最快的數字觸控筆」的 Surface Pen 還要快 1 毫秒。


(用 Apple Pencil 繪製的《紐約客》封面,圖自:The New Yorker

儘管 Apple Pencil 不支持多點觸控讓它的的生產力打了折扣,但其高精度能讓書寫效果可以精確到像素級,這也讓 Apple Pencil 成為一支出色的繪畫筆,正如愛範兒曾在 Apple Pencil 的評測中所説的:

Apple Pencil 除了因為屏幕而不能帶來阻尼感之外,它的手感根本就直逼實體紙筆,完全難以挑剔。

但這並不意味着 Apple Pencil 只適合設計師們和繪畫師們,在愛範兒何宗丞主編前段時間的 10.5 英寸 iPad Pro 16 小時辦公實驗中,他就用 Apple Pencil 在 iPad Pro 上輕鬆地完成了批註、記錄、簽名等日常工作。


而 Apple Pencil 和 iPad Pro 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在硬件性能上已經做得足夠出色,但到底好不好用,還得看與之匹配的應用夠不夠給力。

從 iPod、iPhone 到 ipad,蘋果從來就不是這些領域的先行者,但最終都成了行業中的領先者,也許 Apple Pencil 又會上演這樣的蘋果套路。


不過手寫筆終歸只是這些搭載不同尺寸屏幕的設備的一個配件,但如果有一天出現在了 iPhone 上,估計不少果粉會激動地曬出當年喬布斯在初代 iPhone 發佈會上那張諷刺手寫筆的 PPT,但這還真不是憑空想象,去年 5 月庫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

引用如果史蒂夫看到用户可以用 Apple Pencil 來做些什麼,我想他一定是贊同的。如果你曾經看到過 Apple Pencil 在 iPad 又或者是 iPhone 上的創作,你一定會感到難以置信。

從被寵幸、被拋棄再到迴歸,在蘋果內部有過這樣經歷的,除了喬布斯,也許就是那根手寫筆了。在這段寵辱不驚的歲月中,蘋果手寫筆看着一代代蘋果產品「花開花落」,作為一個「龍套」在不知不覺中活到了現在。

沒有人會紀念它的十週年,但它或許也想問問喬布斯:

引用我到底搞砸了什麼?

題圖來自: Motherboard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