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並沒有破產,但是日系廠商整體在沉淪

愛範兒 於 24/12/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日本是個極其有憂患意識的民族,在不同的日本影視作品中,這個國家可能是經歷浩劫和毀滅最多的國家。其中有《日本沉沒》這樣出於天災的毀滅,也有《反叛的魯魯修》這樣因為侵略而被殖民的例子。不過生於憂患的他們沒有想到,自己國家曾經引以為傲的消費電子品牌,如今已經被大大地邊緣化,沉淪到市場配角的地步。

兩家日企代表的近況

評級公司穆迪日本 22 日宣佈,已把東芝信用評級從 “Baa3” 下調兩級至 “Ba2”,該評級為垃圾級,東芝還有可能被進一步降級。

業績上,東芝本月 21 日宣佈,總部以及家電、半導體業務總計將裁員約 10600 人。此外,隨着半導體價格下跌和主力業務盈利情況惡化,加之裁員相關損失影響,東芝 2015 財年預計出現創紀錄的 5500 億日元 (約合人民幣 294 億元) 淨虧損。

另一個關於日本企業的壞消息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提議將斥資 50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267.5 億元)收購夏普,出價不僅遠高於日本產業革新機構(JDI 最大股東)所提出的 20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107 億元)。

和東芝一樣,夏普在 2015 年的主旋律也是裁員和虧損,甚至一度傳出要賣樓賣業務求生存的新聞,同樣的戲碼也在Sony身上發生過。

更宏觀一點兒來看,日本電子產業五大巨頭——日本電氣、松下電器、富士通、夏普和Sony在過去 12 年裏市值蒸發了 2/3。日本《東洋經濟》雜誌對過去 10 年間赤字企業的排名顯示,松下、夏普、Sony分別高居第 2、3 和 11 位。

全面敗退

上面是單就日本電子企業本身的狀況而言的。在幾個有代表性的消費電子領域,日系企業呈現的,是節節敗退的局面。

市場研究公司 Digitimes Research 本週發佈了 2015 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報告;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 3.32 億部,環比增長 10.5%,同比增長 7.7%。

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三星和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份額合計約為 40%,其中三星為 25.6%,蘋果為 14.5%。排名第 3 到 6 位的智能手機廠商分別為華為 ( 7.4%)、聯想 ( 4.8%)、LG( 4.5%),以及小米 (3.8%)。此外,vivo 和 TCL 的份額分別為 3.55% 和 3.3%,而 OPPO 為 3.2%。包括中興、Sony、微軟、魅族、酷派和華碩在內,前 15 大智能手機廠商的份額總和超過 81%。

在這 15 家公司中,有 9 家來自中國大陸,2 家來自北美,2 家來自韓國,1 家來自日本,1 家來自台灣地區。

而在電腦領域中,截止至 2015 年 Q3,排在前幾位的電腦廠商是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宏碁、華碩。其中沒有一家日本企業處於前列。

在原本中日韓角逐的電視機行業裏,日本電視企業也被韓國甩開距離,並且被中國企業所追上。

市場研究機構 IHS display search 發佈的數據顯示,以銷售額為準,今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在全球電視市場的份額為 28.5%,環比提升 1.4 個百分點,穩居榜首。LG 電子排行第二(14.1%),Sony排行第三 (7.3%),海信排行第四 (5.5%),TCL 排行第五 (4.9%)。
去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包括兩家韓國企業三星、LG,兩家日本企業Sony、夏普,5 家中國企業 TCL、海信、創維、康佳、長虹,一家美國企業 Vizio。


(夏普 Aquos Crystal 極窄邊框手機)

丟城棄地

另一個關於家電的趨勢則是日系企業開始退出世界舞台,然後中國企業開始接管這部分的資源。

12 月 21 日,日本東芝公司發佈官方公告,正式宣告徹底結束在日本以外世界彩電市場的自主研發、銷售和經營。同時,創維數碼 12 月 21 日同時公告宣佈與東芝達成協議,收購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的 PT. Toshiba Consumer Products Indonesia 全部股份。而東芝電視在華合資公司東芝視頻產品(中國)目前已被 TCL 集團旗下公司絕對控股。

2015 年松下將旗下的三洋電機徹底吸收合併,並讓其退出世界家電舞台。也是今年,松下于山東關閉了其在中國的最後一座液晶電視生產工廠,中國長虹也收編了松下旗下三洋電視中國區的業務。

2015 年 7 月 31 日,夏普發表官方公告,將夏普美洲電視機業務(除巴西外)出售給中國海信集團,包括夏普墨西哥電視機工廠、在美洲的 SHARP 牌、AQUOS 牌和 Quattron 牌彩電銷售品牌授權。

在手機、PC、電視為代表的消費電子業務上,都呈現了美國或韓國一兩家企業非常強勢、日系集體衰退並龜縮於本土市場、中國企業靠數量霸佔榜單並走向海外的態勢。


(不光是 Tesla,新創電動機車企業 Gogoro 也在能源上與松下合作)

敗局已定

回過頭來看李楠在 2011 年所寫的《智能手機,日本的第三次戰敗?》文章,提到了日系手機的失勢和掙扎,並且還用了一個問號來表示日系手機或有逆襲的可能。

如今來看,這個問號已經可以改為句號了,而前面的智能手機也可以放到更為寬泛領域中去。

與國內的消費電子廠商不同的是,日本企業同時還是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Sony的鏡頭影像傳感器、夏普的屏幕,松下的電池等等元器件都是各大廠商熱衷於在發佈會上大書特書的組件。

不過很遺憾的是,日本企業在自己的供應鏈上雖然具有重要地位,比如松下和東芝也都有自己的影像傳感器供應,但是到了盈利這個環節就出了問題。它們無法像高通、英特爾乃至三星那樣讓供應鏈地位驅動自己的業績。

過去,日本生產的隨聲聽、錄像機、電視、遊戲機、手機、相機、打印機品質的代表,如今,有些消費品類已經消失,有些品類日系廠商仍是領頭地位,更多的則是處於敗局已定的節奏中。


(上圖中間為Sony 2004 年推出的 X505 筆記本)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很火:如何理解“Sony大法好”?

回答中,許多知乎網友列舉了Sony超前於時代諸多“黑科技”,這種超前於時代不僅僅體現在設計上、還有實際的科技創新,二者的結合讓許多Sony的競品相形見絀。這是Sony在消費電子產業的過去榮光,也可以算作是日本過去在消費電子產業中的地位。

日系企業現在的處境在上面已經講得夠多了。在關乎未來的創新上,日系企業因為業務線的收縮而不再大量產出令人驚訝的“黑科技”。而移動互聯網的中心則已經轉移到了中國和美國,所以不光是中美的互聯網企業因此收益,嗅到了機會的消費電子廠商們也隨之騰飛。創業熱潮方興未艾的兩個國家又飢渴地撲向了可穿戴、智能硬件、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物聯網等領域,不管怎麼樣都在早早佈局。

勉強能夠一戰的日系消費電子廠商也就只剩下Sony(暫不考慮佳能這類)了,這個頻頻在謠言中破產的Sony還能保持和世界接軌的節奏,在各個戰線出擊和佈局。但是它不像蘋果和三星那樣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用高售價換取高利潤;也無法像中國廠商這樣不斷地壓低成本用低價和份額換取活下去的權力。

製造了日本第一台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的東芝,被國產廠商追求的屏幕供應商夏普,把電池裝在了未來之車 Tesla 上的松下等等,已經被蘋果的軟硬一體,三星的絕對規模和小米華為魅族們的成本優勢打得找不着北。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劉學文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