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30 年的起起落落你還記得嗎?

愛範兒 於 24/1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1985 年 11 月 20 日,人類第一次嘗試用一種圖形化的界面來搭建電腦操作系統,從此“Windows”這個詞最重要的意思不再是窗口。轉眼 30 年已經過去,最新的系統也來到了 Win10,微軟的前策略主管 Charles Fitzgerald 這樣説到:

引用“Windows 的出現讓科技成為了一種主流的消費現象。”

《財富》最近就整理了一份 Windows 發展歷程中的成功和失敗,也許這裏面就有你的一份記憶。

首先,讓我們從成功開始:

Windows/Office 相輔相成


Microsoft Office 的出現比 Windows 還要晚,而且一開始的運行平台並不是微軟自家的操作系統,而是蘋果的 Macintosh(畢竟當年蘋果電腦的確是老大)。

而 Office 的最大特點就是各種辦公軟件都有包含,其中最重要的三個莫過於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了。但一開始實際三個軟件是分開銷售的,後來微軟非常大膽的將三個軟件綁在一起,同時套裝的售價反而比單個軟件還低。用户自然就會選擇安裝整個 Office,而不是單個軟件了。

作為一個高明的市場戰略,這也標誌着微軟在台式機軟件市場的絕對統治的開始。當年微軟的競爭對手有 WordPerfect,Lotus 1-2-3,但背後的公司 Harvard Graphics 在 IBM 和微軟之間選擇了 IBM,當後者的操作系統 OS/2 失敗之後也就隨之而亡了。
當然 Office 的成功也為 Windows 的早期成功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畢竟在那個年代,辦公才是電腦的最主要用途,而一套好用的辦公軟件就將用户牢牢的鎖定在 Windows 上。

引用也許你還記得,那一枚小曲別針。

Windows 95


如果將 Windows 3.0 定義為一款好的操作系統,那麼 Windows 95 絕對算殺手鐗了,這一版裏面最重要的變化在於 MSN 的出現。請注意,這並不是聊天工具 MSN,而是微軟公司在 95 年成立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每次裝完 Windows,打開 IE 彈開的第一個網站)。

它的出現直接取代了 America Online, Compuserve, MCI and Prodigy 三家當時佔有優勢的網上社區,而且也將 MSN 打造成了最多人用的郵件域名。

而 Windows 95 的出現對於微軟自身來説也非常重要,這一點從微軟內部的態度就可見一斑。為了慶祝 RTM 版的光盤正式發送給製造商,公司內部舉辦了盛大的派對,幾個當時最出名的歌星還被邀請到正式發佈的現場和蓋茨同台。

當然,你印象最深的可能還是 Windows 95 正式發佈之後,全球各地的人排隊購買的場景,那也是微軟的巔峰。

蘋果和微軟的和好


論戲劇性,比爾蓋茨出現在 1997 年的 Macworld 可謂是史無前例。當時,喬布斯剛剛回到蘋果,兩家公司雖然還是合作關係,但是在專利權等方面的衝突讓他們越走越遠。
但就在那一屆的 Macworld 上,喬布斯卻突然正式宣佈將把 IE 作為 Mac 的默認瀏覽器。這還沒完,微軟向蘋果投資 1.5 億美元,而且投資換來的股份還不具有投票權。這其中牽扯到一起訴訟案,詳情可以參見 3 樓網友“天漠”的解釋。

這件事給比爾蓋茨塑造了一個高大的形象,也讓蘋果公司重新回到正軌。

Satya 的興起和不再教條化的微軟

微軟現任的 CEO,Satya Nadella,去年非常大膽的將“Windows”的標籤從“Windows Azure”的品牌標誌中去除。當然這一點也是微軟本身的規劃,決心將 Azure 雲打造成為一個各種非 Windows 技術的家園,並且包括一系列的開源分享。

在前 CEO 鮑爾默還將 Linux 形容為癌症的情況下,不得不説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數以百萬計的開發者還是更加喜歡開源技術,而不是專有的工具,如微軟自家的 Visual Basic。

操作系統成就了微軟,但微軟絕對不能只有操作系統,而憑藉着 Azure 高度開放的理念,微軟在雲技術一直走在前列。

對於人才的善用

這一點可以説是公司的關鍵,微軟對於人才特別有眼光,吸引的高科技人才不計其數。很多競爭對手的核心人才都被挖過來為微軟效力。

為了給他們提供合適的職位,哪怕是蓋茨本身也要讓位。2006 年,被蓋茨形容為宇宙中最偉大的程序員的奧茲,就取代蓋茨成為微軟的首席軟件架構師。

有成功,就必然有失敗。

壟斷者
也許很多人已經忘記了,但是在 2000 年初,微軟的確被美國法庭判為壟斷,因為他們打算通過操作系統的統治地位來重新獲得瀏覽器市場的份額。

當時美國聯邦法官托馬斯·潘菲爾德·傑克遜的決斷是這麼寫的:

引用“法院的結論是微軟的確通過非競爭的手段維護其市場壟斷,並且企圖壟斷瀏覽器市場。”

美國司法部之前甚至有將微軟分解為兩個公司的建議,法庭的判決就是最好的支撐。但隨後法官在上述過程中表達的偏見讓整件事變得像花邊新聞一樣。雖然拆分並沒有發生,長期的調查和審判也沒有對微軟造成什麼實質的影響,但是真正受損的是聲譽。有趣的是,當時的人們認為 Windows 的地位是如此的根深蒂固,總是能夠主導產業。

曾經擔任服務器和工具部門的管理者的 Bob Muglia 表示:毫無疑問,這是 Windows 歷史上最長時間,最痛苦,最具破壞力的事件。

錯過了互聯網

Windows 95 的成功讓微軟的工作重心倒向了操作系統,而在佔領網絡的邊界上沒放多少心思。雖然微軟已經發布了 MSN,但圖形化的網景導航很快將網絡的入口奪了過去。當微軟嘗試去重奪瀏覽器市場的時候就遇上了反壟斷調查。

這個失誤造成的損失根本沒有辦法計算。甚至多年以後,比爾蓋茨曾經在公開場合自黑説:我們在(長停頓)…所有人之後發現了互聯網。

Vista 災難
作為 Win7 之前的墊腳石,Vista 可以算是 Windows 系統歷史上獲得差評最多的系統了,甚至還獲得了一個別名“Visaster(Vista+Disaster)”,意味着這是一個系統的災難。

它的問題也非常直接,系統的優化不佳導致即便是高端型號的電腦運行起來也非常吃力,各種程序的兼容性也非常堪憂。可以説這就是一個爛攤子。

移動領域

老朋友蘋果在 2007 年就推出了 iPhone,並且憑藉自己的實力推動了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但是微軟選擇了繼續觀望。直到 Android 的出現之後。微軟才如夢初醒的拿出了自己的 Windows Phone,但錯過的手機的高速發展讓 Windows Phone 長期被歸類在”其他手機系統下“。

微軟也不是沒有想辦法,2年前超過 70 億巨資收購諾基亞還讓人津津樂道,但是從現在的成果來看只能説“然並卵”。

這扇窗:鏈接了人和計算機


在一個操作系統下可以隨意切換不同的界面,這就是”Windows“命名的來由。

但其實 NT 內核出世之前,Windows 系統實際的內核還是 DOS。相比枯燥的黑色背景和系統指令記憶,圖形化的意義絕不是好看一點點那麼簡單。

引用因為正是這一步圖形化,拉近了人和計算機之間的距離,也將人類社會真正的引入了計算機時代。

未來的微軟:除了系統必須有更多

操作系統的成功,造就了今日的微軟帝國,和在首富榜上上上下下的比爾蓋茨。但只有操作系統的微軟必然不可能長久,新生代的雲系統 Chrome OS 已經展現除了非常大的潛力,而微軟着力想打造的跨平台的操作系統生態鏈仍然不明顯。

Hololens 的出現也預示着微軟已經開始了其他方面的嘗試,而且從效果來説,技術深厚的微軟想做到業界領先並不是什麼難事。

毫無疑問,已經度過了 40 歲生日的微軟仍將在未來對我們的計算機和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題圖來自 Deviantart

插圖來自 PikabuHolo-gramsEngadgetToastytech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李 賡
標籤: Window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