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以32家創業失敗的公司做案例,探尋Top20創業失敗緣由(上)

數碼情報站 於 17/02/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融資、收購、重大產品更新,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創業媒體圈似乎總聚焦在光鮮的貝殼。而那些生命短暫的失敗創業卻猶如沙粒般無聲息的被大浪捲入大海。

貝殼是稀缺的,沙粒才是常態般的存在。而只因沙粒的繁多方能顯出貝殼的稀缺珍貴。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國外創業服務網站ChubbyBrain在2010年曾對32家創業失敗的公司進行了詳細的走訪調查,最終梳理出Top20創業失敗緣由。

下圖是20條創業失敗緣由總覽:


Top 20 創業時機不對

經濟大環境和細分領域的市場成熟度都是創業時機的指標。典型的例子就是2010年的那批創業。當時08年的經濟危機影響尚未褪去,投融資環境從2009年開始就出現懸崖般的下滑,最重要的是當年消費者(也就是C端創業公司的目標客戶群體)的購買力出現下滑。大蕭條背景下,專營藝術品交易的網站Untitled Partners就是遭遇多重打擊的其中一家創業公司,最終無力回天。 Untitled Partners當年也對這次失敗做了總結:

引用我們的市場判斷是基於《華爾街日報》以及《紐約時報》的數篇文章,同時也參考了“梅摩全球藝術品指數”。這些文章和數據的其中一個中心結論是藝術品市場存在反週期性,與標普指數的相關度低。長期來看這個結論沒錯。但就當下的環境來看,兩者仍存在極強的正相關。而作為創業公司,我們無力等到反週期的出現。另外,普通藝術品客戶購買力的下降也是我們事先沒能考慮到的變數。

19 總想著先把創業作為兼職

保留現有的工作,保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用業餘時間進行創業。顯然,不少創業者會認為這是在創業初期最保險安全的做法。吃了大虧的初創企業Overto可不這樣認為:

引用我們原以為可以利用下班後的時間來開發運營我們的因特網服務。沒錯,的確是這樣,如果我們運氣夠好,服務器一次差錯都不出現的話。而當我們的基礎架構出現問題的時候,事情開始並不如我們預想的那樣發展。我們的團隊沒有一名全職員工,之後出現的機構服務器挂機都是在我們的上班時間,問題總是不能及時解決,掛掉了好幾次。你可以想像這對品牌和用戶體驗的影響。更糟糕的是,由於之後我們在問題修復上花了過多時間,產品新功能的開發幾乎處在停滯狀態。

除了以上弊端,你可以想像,一個全員兼職的創業團隊還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缺乏危機感,反正大家都有一份保底的工作。事實上,在接受調查的32家公司中,有好幾家公司就把缺乏全職員工歸結為創業失敗的最重要因素。

18 公司選址

選址是個問題,這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公司選址最好與公司發展的理念,目標客戶、潛在投資人所在地契合。

一個切身的感受是,我曾經採訪過一家在福建廈門的創業公司——移動情趣電商性價比。這是一家做的不錯的創業公司,據說銷售額在​​成立一年多一些的時間已超過1億人民幣,但卻鮮少見諸於媒體。事實上,據創始人黃天財所述,在福建的二三線城市有不少靠譜的創業公司,但卻鮮少有機會和媒體、投資人、潛在合作夥伴聯繫。當然,蝸居二三線城市也有好處,那就是創業成本低,運氣好政府扶持還給力。利弊兩端需要創業者自身做權衡。

另外,對於很多更早期的初創公司來說,遠程協作是公司的主要組織形式。節省成本的好處很明顯,但要切記保證團隊的溝通協作效率。

事實上,根據ChubbyBrain的調查來看,至少有兩家公司認為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選址不當。其中一家就是為企業提供防止惡意軟件入侵的Nouncer公司。

Nouncer將公司地址定在了紐約。它認為紐約不缺錢、創業氛圍濃厚、人才濟濟、不乏創業導師等各種優點。但它卻沒能考慮到紐約的唯一缺點——無法為它們提供第一批種子企業用戶。相比於紐約來說,舊金山才是遭受黑客攻擊頻繁的城市。

17 吸引不了投資者

調查中有幾位創業者很坦誠地表示,公司最終倒閉的直接原因是他們吸引不了投資者。這當中不排除有運氣不佳的原因。沒準是因為他們接觸的投資者都不識貨,或者創業者自身沒能接觸足夠廣泛的投資者。但在融資失敗後,不能逃避的一個操作是,拋開外部因素,重新審視自己的創業項目。理念、產品、目標客戶群、商業模式等問題是否都思考到位。利用好這個自省的機會!

16 在競爭中喪生

在創業早期過度重視競爭不是好事,但完全忽略掉對手也並非明智之舉。尤其是在市場轉熱,模式已得到市場驗證的情況下,你必須做好有大批新手加入競爭的心理準備。調查中,10%的創業者就吃了完全忽視競爭的虧。其中一位就是理財服務網站Wesabe的創始人Marc Hedlund。他的創業失敗總結是這樣的:

引用不依賴單家公司的理財產品、注重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幫助用戶實現更好的理財方式,所有這些Mint做到了,我們也做到了。差就差在我們的用戶門檻過高,需要用戶做的事情太多。其實這一表層可用性的優化是不難做到的,錯就錯在我們沒能及時關注競爭對手,並作出變化,因而結果出現了質的差別。

15 錢燒完了

如何合理的花費僅有的一筆融資對於沒有過多財務經驗的早期創業者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如何發現不必要的花費,忍痛砍掉那些注定會死的業務,這都是創業者的必修課。這個時候有一個紮實、多樣化的創始團隊來共同承擔責任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超過12%的創業公司就是因為錢燒完了才倒閉的。其中一家就是Diffle。創始人這樣寫道:

引用當公司突然因為財政吃緊而面臨倒閉的時候,我還沒反應過來。那時的我腎上腺素彪高,正在為公司接下來即將迎來的發展機遇而四處奔波。腦子早就飄飄然了。現在想起來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還在YC的孵化期,有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是創業本身就是一件高度專注的事情,我的時間大多用來思考產品、模式、用戶,真正放在財務上的時間太少。

14 注意力分散,被華而不實的東西迷住雙眼

一個創業可以引發多種可能性,巨大的想像空間。這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同時卻也是導致眾多創業公司最終敗下陣來的最大絆腳石。我的這個項目可以引申出這項業務、這項業務、這項業務......做哪項好呢?還是先做成能承載所有業務的平台吧。這是缺少核心競爭力產品的做法,謹防後來者單點突破實現赶超。和某個Mentor級的投資人聊完之後,突然發現我的產品居然還有這樣的可能性,而現有的產品實在做的太痛苦。如果你僅因為一次談話就改變產品方向,我只能說你轉型失敗的可能性高達90%。來看看Kiko創始人Mahesh Piddshetti怎麼說:

引用
多數創業者都有各種各樣的想法。當然這是好事。而且多數人之所以選擇創業就是因為他們腦子裡能夠不斷浮現頗具創造性的想法。這樣的人整天談論的也是新產品、新模式。但他們也是最容易一些華而不實的想法迷住雙眼的人群。恰好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不斷的試驗新產品,最終導致我們的主產品一再延期推出。

13 和投資人​​/合夥人關係鬧僵

與合夥人鬧不和是創業的一項大忌。 Bricabox的聯合創始人用親身體會給出了建議:“拿我的例子說事,當一個聯合創始人出走時,這本就意味著你已遭受沉重一擊。但萬事也都要有準備,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盡量延長期權的授予期。”

和投資人鬧掰的一般主要原因是雙方在公司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意見分歧。這其中較知名的例子就得數開放源代碼提供商ArsDigita Corporation,和General Atlantic、Greylock在公司發展方向上的意見衝突最終導致公司失去了行業領導地位。所以,慎選投資人很重要啊!不是誰的錢都能拿!

12 亂用關係網絡

中國社區走哪兒都靠關係,國外很多情況下也是這樣。所以有很多創業者會抱怨缺乏足夠廣泛的關係網絡是創業的一大瓶頸。但是你知道嗎?這次調查中居然有16%的創業者表示,他們不缺關係,但問題是他們沒能合理利用。這一點僅供參考。

11 產品定價問題

產品定價問題是​​1分科學,9分藝術。這次調查中有好些公司就把失敗緣由歸結於產品定價過高/過低。比如一位創業者這樣說道:“我花50美分買的一串鑰匙鏈,然後以1.25美元賣出去,賺的錢僅夠支付我的銷售人員的電話費。”EventVue的創始人則這樣說道:“這次創業經歷中,我最大的敗筆就是通過過度廉價的定價方案去追逐企業級市場。”

待續。

            [本文編譯自:]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